其实我们一直在后台收到不少粉丝的私信来咨询加拿大移民,而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们频繁的看到候选人提到,之前某亲戚多少钱就办成了,之前读完书找到工作就能留下来了,怎么轮到自己就这么难呢?
那我们知道自从2024年年底配额大砍后引发了一系列的移民连锁反应,比如低薪LMIA不批了,留学生通道关闭了,LMIA加分在EE通道中取消了,让这些原本做了规划的候选人一下子没了方向。
在早期的情况下,加拿大移民不说难度很低,但只要满足申请的条件那基本就是能拿卡,但现在再看看,仅满足申请要求已经远远够不上获邀的条件。
以目前比较火热的RCIP为例,高中以上学历,英语CLB 4以及1年工作经验的申请条件,最终获邀的都是硕士学历,语言CLB 7以及4年工作经验的候选人,当中的差距可见一斑。
那么作为申请人来说,首先就要看通道近几轮的获邀分数,然后根据EOI大致估算出自己的得分,看是否能满足获邀的标准,如果能满足那么接下来就是看通道的邀请频次是否稳定,整理审理周期多久,以此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通道。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掉入一些坑里。
虽然当前加拿大移民确实不断收紧,但满足硕士学历、CLB 7的个人基本条件,能走的通道其实还是挺多的,之后就是需要在积累对应工作经验、拿加分项等方面下功夫了。
以抽选频次稳定的阿省而言,满足当地硕士学历、CLB 6的语言成绩,在满足当地一年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其实与获邀分数仅差在地域分和通道分,即只要在规划的时候,选择非核心区域或RRS通道能上岸的概率就很大。
举一个反面例子,之前我们有一位个人条件不错的申请人无论是RCIP还是省提名按最近的获邀分数是可以稳稳上岸的,结果被中介忽悠着做了SUV,再投入大量的金钱后,发现审理周期来到52个月,可谓是上岸遥遥无期。
其实从侧面来看,如今加拿大移民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个人硬条件+选对通道。
那么如果自身的硬性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比如之前旅转工的候选人、陪读妈妈们还有什么好的通道可以吗?诚然,现阶段对这些人群不友好,行政、幼教岗位一堆硕士抢着干,护理、看护又有一波印度裔和菲律宾裔竞争,但也绝非没有机会。
移民最重要的就是打破信息差,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加拿大移民可行方案,欢迎后台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