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日,加拿大媒体爆料2025年前5个月的各类拒签率飙升,主要涉及的有:
永久居民类别
经济类:6.7%(2023年为5%);
家庭团聚类:12.6%(2023年为7.2%);
人道与同情类:40.4%(2023年为29.5%);
受保护难民及家属:16.5%(2023年为12.9%).
临时居民类别
学习许可拒签率达65.4%(此前为40.5%);
访问签证50%(此前为39%);
毕业工作许可24.6%(此前为12.8%);
工作许可续签10.8%(此前为6.5%);
留学生/工签持有者配偶的工作许可52.3%(此前为25.2%)。
可见加拿大确实在有条不紊的执行着年初制定的移民规划。
那么从国内移民的市场上,我们也可以发现,随着加拿大移民移民获邀分数越来越高,LMIA也取消在EE中的加分后,大部分中介或者机构开始不做原来省提名或者EE项目了,纷纷转战如企业家移民、SUV等创投类项目,甚至有不少中介与教育机构合作开设法语培训,期望通过法语通道帮客户上岸;当然现在看起来仍是一地鸡毛,那么面对如此高的申请分数,申请人是否还有希望呢?
其实我是想和大家说,移民要讲究顺其自然,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原本法语通道的开设以及法语配额的增加是希望吸引加拿大以外使用法语的人群前往加拿大的,显然我们大部分国内申请人其实并不适合这个通道。
但目前国内大部分机构为了成单,看法语通道获邀分数很低,就推荐申请人走这个通道,没有考虑到客户的实际情况,如果申请人有法语地区的留学经历或者本来就有一定法语基础,那么走法语通道是ok的,但如果客户没有基础还让客户学法语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同理,加拿大护工保姆移民也是一样,因为乍一看其实很违和,如果在国内本来就从事护工、保姆这个行业的,大家扪心自问他的英语能好到哪里去呢?反过来说英语能够有CLB 5以上甚至CLB 7的申请人在国内会从事保姆护工这些岗位吗?
很显然这些通道对应的候选人应该是原来母语或者日常使用英语的,比如菲律宾、印度等地的候选人。
但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有不少原来的白领,中产阶级的候选人为了移民的目的去加拿大从事护工、保姆等相关岗位,是不是有点背道而驰了?
我们可以发现与提升自我的语言能力、学历、工作能力等硬实力相比,不少申请人似乎更喜欢走钻空子的路线,我们曾经看到过无数的案例,大量的申请人涌入某个新通道,确实有头一批吃螃蟹的候选人成功上岸了,但绝大部分都仍在池子里遥遥无期的等待。
时至今日,加拿大移民或者说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移民要求已经慢慢的变得更高了,那么面对现在的情况,申请人还有哪些应对之策呢?
那么首先RCIP可能是目前比较好的一个选择,但是尽量避免不打分,先到先得的小镇。
申请条件:
语言能力:CLB 7
教育背景:本科或者以上;
工作经验:岗位在小镇优先列表上,且3年内至少有一年工作经验
犯罪记录:申请人、配偶及18岁以上的随行子女提供无犯罪记录;
身体健康:申请人及随行家庭成员;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加拿大移民资讯,或想匹配适合自己的移民方案,欢迎后台咨询~